四谷经

祂是强大者,备受爱戴者

祂是强大者,备受爱戴者!

真理之光啊,希萨姆丁①,慷慨者, 你乃上天之父,世间无君能及!②
①Ḥisám-i-Dín,鲁米所钟爱的一位年轻门徒的教名,意为“宗教之剑”;“真理之光”是鲁米授予他的称号。按鲁米在其《玛斯纳维》里的解释,“光”与“剑”等义。巴哈欧拉之所以在本经开篇便引用鲁米的这两段文字,意在暗示自己与本经的收件人谢赫·阿卜杜勒-拉赫曼的关系如同鲁米之于希萨姆丁。——译注 ②出自鲁米的《玛斯纳维》,全称《玛斯纳维·玛纳维》(《心灵对句》),伊斯兰教苏非主义哲理训言叙事诗集巨著,共计27000行,为鲁米最著名的代表诗作之一,对穆斯林的神秘主义思想和文学产生了重大而广泛的影响。它采用双行押韵叙事诗体,由故事展开,夹叙夹议,穿插传闻轶事、典故、箴言和习语,大量使用借比、隐喻等修辞手法。——译注

我欲知晓,爱之纽带何以如此猝然折断,情之合契怎会如此毁于一旦。是因我的忠诚减弱,或我的热爱衰退——但愿不是,致使你遗忘我,从你的思绪中消抹?

我何错之有,使你不再恩宠? 是因为我们卑微,而你高贵?①
①出自设拉子人士穆斯利赫丁·萨迪(Sa‘dí, Muṣliḥu’d-Dín of Shíráz,亦译“萨阿迪”)的诗作。萨迪在世期间约为公元1184-1291年(一说“1213-1291”),是具有世界影响的波斯古典文坛的最伟大人物之一,被公认为波斯文学大厦的四大支柱之一。他用波斯文和阿拉伯文创作,作品逾600首,最著名的为诗集《果园》和散文集《蔷薇园》。——译注

或是区区一箭,便令你缴械投降?①难道他们没有告诉你,忠诚乃是追寻神秘之道者的责任,乃是引你达到上帝神圣尊前的真正向导。“而对那些说‘我们的主是真主’的人和径直走向祂的人,天使必会降临他们……”②
①为波斯谚语,喻指轻易放弃。用于这里的一种寓意是:这位谢赫或许把他接受巴哈欧拉教谕他新的真理这件事,视为有损自己的神秘教派领袖的地位。 ②《古兰经》第四十一章第30节。

祂又说:“那么,你们便遵照所受之命,径直前行吧。”①因而,栖身上帝尊前者,必得践循此路径。
①《古兰经》第十一章第114节,第四十二章第14节。

我遵命而行,我带来音讯, 无论它给你的是忠告还是冒犯。①
①萨迪。

我虽未收到对前函之回复,且再表关切之情有违智者的惯常做法,可这新爱依旧打破所有陈规陋习。

别告诉我们蕾莉的故事或马季农的哀愁—— 你的爱使得世界遗忘很久以前的爱。

你的名字只要被说起,爱慕者便会循声而至。 说者和听者也随之舞来蹈去。①
①萨迪。

(鲁米在)言及神圣智慧与上天告诫(时亦谓):

我的爱人啊,每个月,我都会疯癫三日。 今日乃其首日——此即何故你见我欣喜。

我听闻你曾赴大不里士①和第比利斯②传布知识,或许你也曾出于其他某种高尚意图前往萨南达季。③④
①Tabríz,波斯一古城,位于德黑兰西北约500公里处,现为伊朗东阿塞拜疆省首府。——译注 ②Tiflis,即Tbilisi,格鲁吉亚历史名城,现为格鲁吉亚共和国首都。——译注 ③Sanandaj,古称“生纳”(Senna),为原波斯-库尔德斯坦的首都,以出产地毯著名。——译注 ④此段《四谷经》之首启文字用至为优美的波斯文书信体写成。古代波斯文书写正规信函的规则要求引用文学作品,并须表明对收信人的永久之爱,而收信人常被咎责为对写信人有所怠慢不敬。

我尊敬的朋友啊!神秘之道的行者可分四类。我在此予以简述,以使你能理解各类之等级和品质。

第一谷

第一谷

倘若行者寻觅其所慕求者①之目标,本站便关乎自我,然而,此自我乃是“存系其律法之中的真主的自我”。②③
①maqṣúd,音译“马克苏德”。——译注 ②出自圣训。 ③本经里的“自我”(self)不同于一般意义上和心理学的自我概念。巴哈欧拉在这里用它来指代上帝已赋予每个人的灵性潜质,亦即所谓“上帝的形象”,这是每个人生命的真正本质之所在。——译注

在本层级,自我非但不被拒斥,反而深受青睐;它令人悦纳,而非趋避。尽管该层级最初为冲突之域①,但它终将抵达荣耀之宝座。正如他们所言:“今日的亚伯拉罕啊,圣灵之友亚伯拉罕啊!杀死这四只猛禽吧。”②如此,生命之谜或许能于死亡之后解开。
①The realm of conflict,意指人的肉体与心理能力尚不足以形成正确的灵性观念、感觉、言辞和行为,亦可理解为人的肉体、心理与精神之间的必然冲突。——译注 ②出自《玛斯纳维》。在其中,鲁米讲述了四只邪恶之鸟被处死后变为四只善良之鸟的故事。该寓言的意旨在于惩恶扬善。

此乃取悦上帝之灵魂所处的层级。有诗为证:

你这安泰自若的人啊, 欣然归依你的主并取悦祂吧。①
①《古兰经》第八十九章第27-30节。

末了又说:

你当加入我的众仆从, 你该进到我的乐园中。①
①《古兰经》第八十九章第27-30节。

本层级有诸多神迹和无数证据。故而有曰:“从今以后,我将在尘间各处及他们自身彰显我的标识,直到他们明白此乃真理,”①明白除祂之外别无上帝。
①《古兰经》第四十一章第53节。

有鉴于此,人须阅读其自我之薄,而非某篇修辞之文。为此祂说:“读你的记录之薄吧:在今日,只需你自己而非别人,写出理由清算你。”①
①《古兰经》第十七章第15节。

有则故事讲述了一位神秘知者在一位博学的文法家的陪同下出游。他们来到庄严之海的岸边,知者当即纵身跳进波浪之中,可文法家却不为所动,对着海水出神发呆,仿佛上面写着什么。知者对他叫喊:“你怎么不跟着跳下来?”文法家回答说:“兄弟啊,我可不敢。我得回去了。”知者于是大声说道:“忘掉你在西拜韦①、高莱韦②、伊本-哈吉卜③和伊本-马利克④的书里所读的东西,越过大海吧。”
①Síbavayh,生于设拉子,年份不详,一说是公元760年,卒于公元793年,被认为是最伟大的阿拉伯语语法学家,其不朽之作为《语法之书》或简称《书》,为后世学者所推重。——译注 ②Qawlavayh,多被称为Ibn Qawlawiyyih (Qawla-wayh),库姆人,以研究伊玛目而著名的历史学家。——译注 ③Ibn-i-Ḥájib,生年不详,卒于公元1249年,埃及文法学家,以两部论述语言形态和句法的精炼著作而享誉阿拉伯语世界。——译注 ④Ibn-i-Málik,生年不详,卒于公元1274年,著名的阿拉伯语文法与诗律学家。

此处所需者,乃是自我之消亡,而非修辞之学识。 因此,净空自身,踏浪而行。①
①《玛斯纳维》。

有文亦谓:“你们不可如遗忘真主之流那般,祂为此已令他们遗忘其自我。他们是些为非作歹之徒。”①
①《古兰经》第五十九章第19节。

第二谷

第二谷

行者之目标若为那该受赞美者①之居所,那它便是以先知和至大支柱②知名的原初之理③一站。所谓“理”,乃指统摄智慧之神,其至高威权教化万事万物,绝非泛指每个虚弱头脑;诚如智者萨纳伊④所言:
①Maḥmúd,上帝的一种属性及穆罕默德的一个称号。(音译“马哈茂德”——译注) ②意为“该受赞美之地位”(Maqám-i-Maḥmúd,即Praiseworthy Station),它是赋予先知的一种永久不变的地位。 ③Primal reason,即统摄智慧(the Universal Intelligence)。——译注 ④Saná’í,约公元1050-1131年在世,波斯诗人,波斯语第一首杰出的神秘主义诗歌的作者。他的诗作对波斯和伊斯兰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。其最著名作品是献给巴赫拉姆·沙阿的《真理之园》,分十部,共一万个对句。——译注

虚弱理性岂堪承纳古兰经? 区区蛛网焉能网罗不死鸟? 你以为心智不应该陷害你? 那就教它安拉之爱的学问!① ①出自波斯神秘诗。——译注

在本层级,旅者将遭受多重考验与挫折。他时而被提到天上,时而被抛入渊下。诚如斯言:“眼下,你忽而将我引至荣耀之巅,忽而又将我抛入至深之渊。”珍藏于本层级之奥秘,乃由《洞穴》章节①的这段经文予以披露:
①《古兰经》第十八章第16节。这里的意寓涉及全然信仰的地位。“洞穴”的居者被认为是基督教早期殉道者。

“你或许看见,每当太阳升起之时,它从他们洞穴的右侧经过;每当落下之时,它从左侧离开他们;其时,他们正栖身于宽敞之洞穴。此乃真主的神迹之一。受真主引导者,是确然得到引导的;至于祂所引入歧途者,你绝不会找到他的保护人。”

人若知晓此段经文之隐秘,他必为之满足。故而,祂在赞美此类人士时说道:“非商非贸之人沉湎于念记真主……”①
①《古兰经》第二十四章第37节。

本站赋予了知识的真正标准,并使人免于考验。在本界域,寻求知识无关紧要,因为涉及本层级行者之引导,祂有此一说:“敬畏真主吧,祂会谕示你。”①又说:“知识乃是真主照耀其所属意者心灵的光芒。”②
①《古兰经》第二章第282节。 ②圣训。

有鉴于此,人须使其心灵准备好,以能承接天恩的降临,领受慷慨斟酒者所奉上的来自仁慈之樽的天赐佳酿。“欲成为此类人,勤力者须勤力!”①
①《古兰经》第三十七章第59节。

因此,我说:“诚然,我们来自真主,亦将复归于祂。”①
①《古兰经》第二章第151节。

第三谷

第三谷

寻爱者若欲栖身那吸引者①之专属领地,那么,除了爱之美,无人能坐上此尊贵之宝座。这一界域,无可名状。
①Majdhúb(音译“马吉祖卜”——译注),即为吸引一切受造物的上帝的属性。

爱逃避此世,也逃避彼世, 他一身集七十二种癫狂。 爱之吟游诗人不停吟唱此诗: 被役者为奴,王权无信义。①
①《玛斯纳维》。

本层级有赖于纯洁之爱意及清澈持久之交谊。在谈及这些洞穴之伙伴时,祂谓:“祂不言说,他们便不开口;祂不谕令,他们便不行动。”①
①《古兰经》第二十一章第27节。

在本层级,理性之主宰及自我之权威皆不足倚仗。为此,上帝的某位先知曾问:“我的主啊,我们如何能抵达你?”所得答复是:“将你自己抛开,然后走近我。”

有这样一类人,他们认为,至卑之地位与荣耀之御座并无不同;对他们而言,美人之闺阁与为所爱戴者征战之沙场并无二致。

本层级之居者虽缄默无言,却策马驰骋。他们唯见所爱戴者之内在本质。对他们而言,一切有意义之话语概无意义,无意义之话语却意蕴深长。他们不辨此肢彼肢、此器官彼器官。在他们看来,虚幻之景乃是真实之河;对他们来说,离去便是回归。故而有谓:

你的美被绘声绘色地传到隐士幽谷; 他疯狂地寻找他们买酒卖酒的店铺。 对你的爱已将耐心的城堡夷为平地, 你的痛苦也将希望之门牢牢地闩住。①
①萨迪。

在本界域,教导必定无益。

被爱者的美就是爱者的教师, 祂的脸是他们的课程和唯一课本。 他们的责任是学会惊奇、学会憧憬爱, 学术篇章和枯燥主题与他们无关。 凝聚他们的是祂麝香味的头发。 轮回计划①仅为一个梯级, 为的只是让他们接近祂。②
①阿布-阿里·西拿(Abu-‘Alí Síná,即Avicenna阿维森纳,公元980-1037年)的轮回论在其四行诗里如此解释:今日消亡的所有外表及形状,皆在时间宝库里妥为收藏;当世界轮回到其先前之处,祂令其自无形界露面。亦参见《已答之问》(中文版)第229页。 ②《玛斯纳维》。

以下是对上帝——那尊贵者和荣耀者——的祈求:

主啊!你的恩典赐予希望! 我伫立你尊前,除了你忘却一切。 请恩准我灵性中的点滴知识, 逃离欲望和这低贱的肉身; 请恩准你古老的馈赠, 这智慧的一滴, 融入你的大海里。①
①《玛斯纳维》。

对此,我说:“力量与权能唯存真主,祂乃保护者,自立者。”①
①《古兰经》第十八章第37节。

第四谷

第四谷

倘若神秘知者跻身抵临所爱戴者①之美者的行列,那么,本站便是大觉大悟之顶峰及神圣引导之秘密所在。此乃神秘性之中心:“祂任其意而行,遂其愿而命。”②
①Mahbúb(音译“马赫布卜”——译注)。 ②《古兰经》第二章第254节、第五章第1节等章节。

未到那号角鸣示之日,天地众生即便想要明了此醒目之暗示及隐晦之谜题,也不会理解其中哪怕一个字母,因为此乃上帝不可更改谕令——祂预定的神秘性——之站。故而,若遇寻者问及,祂便作答:“此乃无底之海,深不可测。”①他们再问,祂便回应:“此乃至暗之夜,无从觅路。”
①出自阿里之言。

凡知悉此秘密者,都必定将之隐瞒;哪怕他只是泄露蛛丝马迹,也会被他们钉在十字架上。不过,鲜活之上帝作证,若有真心实意的寻者,我必会向其透露;因为有此一说:“爱是光,决不会驻留被恐惧占据的心房。”

确然,在雪白路径上向上帝、向殷红支柱迈进的行者,若欲达到其神圣目标,便须舍弃一切人之所有:“他若不敬畏上帝,上帝便会令他惧怕万物;他若敬畏上帝,万物便会惧怕他。”①
①此段引文为阿拉伯文。

讲波斯语吧,即便阿拉伯人更讨你欢喜。 爱者讲多种语言,而且运用得随心所欲。①
①《玛斯纳维》。

以下揭示如此真理之两行诗,何其悦耳动听:

瞧, 祂的恩雨珍珠般倾洒之际, 我们的心扉便如贝壳开启; 祂若用力掷来痛楚的利箭, 我们必会挺身作靶去迎接。

若不违背经书之律法,我定会将自己的部分财产遗赠谋害我者,指定他为我的继承人;诚然,我会授他一份,向他表示感激,请他用手触摸我的双目,使之复明。可我奈何能为?我既无财产,亦无权势,此乃上天业已注定之命。①
①本经启示于巴哈欧拉宣示其使命之前。接下来的文字暗指祂的显圣之临近。

此时此刻,想望之中,我闻到自巴哈之埃及①吹来的祂衣衫②的芬芳;我感到祂仿佛已近在咫尺,纵然世人会觉得祂远在天边。③我的灵魂确实嗅出所爱戴者发出的馨香;我的感官充盈着我的亲爱伙伴的芳菲。
①参阅《古兰经》和《圣经》有关优素福(Joseph,《圣经》里作“约瑟”——译注)的故事。 ②the garment of Há,“Há”即字母“H”,在这里指代“巴哈”(Bahá,“荣耀”之意)。 ③这句话意指那些不认为“上帝将昭示天下者”即将到来的人。

恪尽长久爱的职责, 讲述逝去的美好时光; 以使天地今日能放声大乐, 亦令世人为之神清心怡目爽。①
①《玛斯纳维》。

此即大彻大悟、全然无我之境界。甚至,爱亦非达至本区域之途径,渴望亦不驻留于斯;故而有此一说:“爱是隔断爱者与所爱者的面纱。”此处,爱变成障碍和藩篱,且除祂之外,其他之一切不过是幕帘而已。智者萨纳伊写道:

贪婪之心决然不会令窃心之贼动心, 蒙蔽之魂注定不会与玫瑰之美联姻。

因为,此乃绝对诫命之领域,无涉一切尘间之属性。

在极乐天庭里,本华厦之尊贵居者的确至为喜悦地行使神圣威权,他们确实握有君王权杖。他们居公义之高位,颁发谕令,按各人应得份额降赐礼物。凡畅饮此杯者,安居亘古之神御座上方的荣耀高舍,端坐崇高天幕里的威权天堂:“他们不知炎日,无觉酷寒。”①
①《古兰经》第七十六章第13节。

在本处,高尚乐园与卑下尘寰之间并无冲突,他们亦不欲胜过它,盖因此乃慈悲之地,而非差异之域。虽然这些灵魂无时无刻出现于新的司事场所,可他们的境况却一如既往。于是,有人在论及该域时写道:“没有什么事可以阻止祂做另一件事。”①亦有言及另一情形:“每天都确实有一些新的事情找到祂。”②此乃永不变味、永不改色之食。倘若你品而尝之,定会吟诵此经文:“我将面庞转向创造诸天与尘世的祂……我并非将诸多神偶加诸于真主的那类人。”③“故而,我已然向亚伯拉罕展现诸天与尘世的王国,以便祂能真确地认知。”④为此,你不妨将手置于胸前,然后用力向前伸出,看吧,你会发现,它成为一道普照世人的光芒。⑤
①这段引文出自《古兰经》第五十五章第29节的一条注解。可参阅词典《利萨努-阿拉伯》(Lisánu’l-‘Arab)。 ②《古兰经》第五十五章第29节。 ③《古兰经》第六章第79节。 ④《古兰经》第六章第75节。 ⑤参阅《古兰经》第七章第105节和其他有关章节以及圣训。

那斟酒者奉上的这凉水,何等的晶莹!那被爱者手捧的这纯酿,何等的剔透!那饮自圣杯的这品啜,何等的可口!惟愿它对一尝其甘美并悟出其真谛者有所裨益。

我不宜对你多讲, 因河床不容海洋。①
①《玛斯纳维》。

因该话语之奥秘隐匿于大无缪者①之仓储,幽闭于权能之宝库,故而它超凡入圣,凌驾诠释之珠玑;其高超,远非至巧之舌所能述及。
①the Great Infallibility,即‘Iṣmat-i-Kubrá,指神圣显示者的恒定属性。

惊奇于此备受珍视,赤贫乃属本分。故而,有此一说:“贫穷是我的骄傲。”①亦有此谓:“真主于荣耀穹顶之下得一子民,以光鲜之贫穷衣衫将其遮掩。”②此乃藉祂眼去看、藉祂耳去听之人,一如众所周知的圣传所书。
①穆罕默德。 ②圣训。

论及本境界,无论泛论或特指,皆有诸多圣传和经文,不过,仅其中之二者,便足以充任心智健全者的启迪之光。

其一乃是祂的这段话语:“我的仆人啊!顺从我,我便会使你像我一样。我说‘是’,便是;你说‘是’,亦是。”

其二则为:“亚当之子啊!找到我之前,你不可与任何人交友;你无论何时渴求我,都会发现我在你身旁。”

无论此处详述何种重大证据和奇妙暗示,皆只关乎一字母和一单点。“这已然成为真主之道……你不可能发现真主之道有任何变更。”①
①《古兰经》第三十三章第62节,第四十八章第23节。

不久之前,出于挂念,我开始书写本函;因当时尚未收到惠函,我便起首写下若干责备之辞。而今,新至惠函不仅驱散了这一感觉,亦促使我续写本函。赘言本人对阁下的敬爱之意,实无必要。“真主足以见证!”①至于谢赫·穆罕默德阁下——愿至尊上帝赐福于他!我不拟多言,仅赠两段诗文,还望阁下转呈。
①《古兰经》第四章第164节。

我求你靠近,比怡人天堂更可亲; 我看你容颜,比极乐亭阁更美艳。①
①萨迪。

在我将此爱意付诸笔端之际,它不堪重负,晕厥过去。之后,它醒来并说:“荣耀归于你!我向你忏悔,我是第一个信仰者。”①赞美归于上帝,那万千世界之主!
①《古兰经》第七章第140节。

总有一天,让我们讲述, 这一分离的痛楚和悲伤; 总有一法,让我们写出, 爱的秘密——最好这样。 离开这一切喧嚣和血渍, 不再提沙姆斯-大不里士。①
①Shams-i-Tabríz,苏非派人士,对鲁米具有重大影响,使其放弃科学方面的兴趣,转而从事神秘主义研究与创作。鲁米著作中的很大一部分是献给他的。此处诗句出自《玛斯纳维》。

愿安宁眷顾你,眷顾簇拥你和与你相会者。

我于先前所写文字,因其墨迹如此香甜,已被苍蝇摄之为食,一如萨迪所言:“我将封笔,不再书写,因我的甘言蜜语引来群蝇围舞。”

有鉴于此,掷笔也罢,无可赘续,惟愿本函已然言尽。为此,我恳言:“你的主,那一切丰功伟业之主,如此荣耀,远非他们之断言所能企及。”